观察丨财政政策加码落地,展现三个维度“力量”

  • 时间:
  • 浏览:12
  • 来源:加密货币交易资讯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夏宾)预期之中的财政政策加码,在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地。

  从各项财政工具的规模扩张,到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财政资金的精准流向,中国财政政策向外界展现出三个维度“力量”。

  一是底气与魄力。赤字率首次达到“4%左右”,地方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双双“提额”……用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的话来说,中国政府有能力在保障债务安全的情况下,拿出足够多的钱来花。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性质、低利率环境、较低的政府债务尤其是中央债务水平完全能够支持更高的赤字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认为,这一轮财政政策的刺激强度体现出,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内部经济运行困难挑战仍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展现了要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推动经济稳定向好增长的魄力。

  二是稳住经济更加给力。2024年中国经济走出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曲线。2025年经济要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已有政策不仅不能断档,还要更加给力。财政政策便是如此。

  盘点政府工作报告,财政政策连续出现多个“增加”:相比上年,赤字率目标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增加1.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3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加5000亿元。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

  在罗志恒看来,持续用力是保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和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的必要,“更加给力”是中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物价仍在低位等形势决定的,是对经济形势准确判断和瞄准经济工作目标的顺势而为。

  三是不乱撒钱,精准发力。应看到,尽管规模巨大,但财政资金的投向并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锚定三大方向,聚焦于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提升财政支出效益。

  余淼杰说,每一笔财政资金都已有明确去向,补贴“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和注资“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由此扩大内需以推动经济增长,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可防范化解包括房地产和金融在内的经济社会风险,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提高基本养老金、发放育儿补贴等,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包。

  事实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中国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做法。罗志恒认为,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主要体现为从建设财政逐步转向建设与民生并重、民生支出占比持续提高,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转向科技驱动,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循环、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完)

【编辑:刘欢】

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开园 集成产业链创新资源

猜你喜欢

如何拿好品牌出海的“新船票”?专家为浙企“支招”

中新网杭州5月10日电(蓝伊旎)“相较于60美元的普通品牌商品,越来越多的非洲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300美元的知名品牌同类产品。”5月10日,中国品牌出海暨资源精准对接大会在杭州

2025-05-10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未来2至5年智能机器人重心在端到端大模型

中新社上海5月10日电(范宇斌)“未来2年至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重心是完成端到端智能机器人大模型,需突破低成本硬件量产与算力获取难题。”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1

2025-05-10

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搭台”:加速培育世界级科创企业

中新社上海5月10日电(范宇斌)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10日在上海举行,首次推出“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前沿科技三大前沿赛道,推动青年与城市双

2025-05-10

浙江十年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 推进“品牌出海”

中新社浙江湖州5月10日电(奚金燕)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品字标·浙十年”品牌分享推介活动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办。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活动中发布消息称,自201

2025-05-10

北京科博会:从AI窥见“未来”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陈杭)AI+中医理疗、AI+垃圾焚烧……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下称北京科博会)上,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成果和前沿探索集中亮相,勾

2025-05-10